今年8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以“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,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”为目标的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进入了新阶段,划时代意义影响深远。
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建设性的指导下,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先导课程《大学信息技术基础》及时启动教学改革,将人工智能元素深度融入课程体系,通过师资外培内培相结合、教学内容数字智能相融合等举措,打破教学边界,助力学生提升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。
课程教改以“师资先行”为核心起点,充分发挥先期高质量完成外培学习任务教师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认真开展师资队伍内培工作。内培工作采用“理论+实操”双轨模式,案例式教学,确保课程团队所有成员掌握相关AI技术基础,并运用到新增AI案例教学工作中。
在教学内容及课时优化调整上,舍弃部分简单易懂的内容,将课时用在新构建的“AI融合”模块,既保证了数字素养能力的“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”教学内容完整性,又让学生获得利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如AI生成旅游小助手、AI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等,借助AI推动数字素养能力从“被动接收”转向“主动获取”。
此次改革旨在让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跟上AI发展步伐,帮助非技术专业学生消除AI陌生感,培养其利用AI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与能力。后续,学校还将通过学生反馈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,并计划引入AI教学平台,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。